服務 |
報廢車回收,大巴車報廢注銷,單位車輛報廢,大巴車報廢 |
面向地區 |
全國 |
中國的汽車拆解行業共經歷了三個階段。階段是2001年到2009年,報廢汽車逐步以正規渠道流向具有處理資質的拆解廠,但是正規渠道的回收率非常低;二階段是2009年到2012年,國家財政部、商務部于2009年7月聯合發布了《汽車以舊換新實施細則》,對部分車型的以舊換新給予補貼。該政策效果明顯,促進了正規渠道回收率的提高以及汽車拆解行業規模的擴大,并于2012年底實施結束。三階段是2013年至今,汽車拆解行業在前期政策扶持的基礎上,已形成比較完善的產業鏈。
在新的政策環境下,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通過管理和技術改革升級,規范拆解流程,提高企業安全環保水平和自身的競爭優勢,從而實現企業自身的長遠健康發展。同時,探索報廢汽車回收激勵制度,提高消費者回收積極性和報廢車回收率,從而促進報廢汽車回收行業有序發展。
現階段在我國機動車報廢后處理工藝方式較為單一,基本上全是以賣廢金屬解決。依據國家要求,拆解后的車子。汽車發動機、變速器、前后左右橋、轉向機、四大構件禁止交易;務必開展不能修復的毀壞,而且全過程錄影。而拆解出來的后視鏡、汽車車門等及小構件,假如詳細度比較好。一般還會繼續再賣去再生產公司,但絕大多數零部件的再運用使用價值早已并不大了,因此 靠譜報廢汽車場,全是收購 后以賣廢金屬的方式解決占多數。但現在,隨著技術和生產工藝提高,鋼材等零件的質量已經達到很高的標準,一般不會出現冷車受力折斷的情況。汽車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,現在的車,基本上都是電噴發動機了,而且相關技術也已經很成熟了,發動機的精加工水準、電控精度和機油性能水準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這也意味著發動機內部的磨損降到了低,發動機也越來越和可靠了。
汽車拆解行業核心癥結在于:先前,報廢汽車的補貼直接給到個人車主,拆解企業僅依靠廢金屬銷售獲利,盈利空間有限,只能壓低收車費用,致使車源大量流向非正規渠道。今后五大總成再制造放開有望打破行業僵局。我們認為,現階段的行業核心變化在于五大總成再制造、再利用的放開,對于打通汽車“回收——拆解——再制造”盈利產業鏈條,具有非常重大意義。
近期國家新的有關法律法規的討論稿已經出來了,鼓勵拆解企業將“五大總成”賣給有資質的再制造企業,把這些零部件用于再制造。也就是說,再制造行業是汽車拆解行業的下游。我給大家解釋一下再制造行業的業務,就是把廢舊汽車上沒有損壞的配件留下來,換掉易損件,重新上生產線進行再制造,檢測合格后銷售。理論上,再制造件可以達到和新件同樣的性能。
拆解和再制造行業看似上下游企業,但是兩者之間直接采購十分困難。因為再制造廠只有能力做一兩個品牌的,而且是一兩個門類,比如做捷達的發動機,那就多做捷達幾個型號的發動機,所以拆解廠出來的電機、馬達等配件他們都不要。他們直接去采購的時候,是以大部件總成為單位,不需要的配件就當廢鐵賣掉了,導致采購成本很高。